被“霸占”的商场店铺“超级异次元”、“长藤21门”、“长藤密室”“X先生密室”…… 在世贸工三商场内,多家服装品牌已“让位”,剧本杀大军入驻其中。在这家商场,剧本杀店面一家挨着一家,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年轻人集合、等场次、进入剧本杀环节。据世贸工三工作人员介绍,该商场大约开了约接近20家剧本杀,甚至还有一家沉浸式VR密室逃脱以及两家针对年轻人的桌游棋牌室。附近的居民表示,世贸工三以前是服装为主,主要有UR、ZARA、无印良品、还有几个餐饮品牌。疫情下服装、餐饮受到重创,许多店面关闭了。剧本杀复盘解析本来都已经死气沉沉的商场,不知何时又变得人来人往,换成了“剧本杀聚合地”。商场内上下两层剧本杀店“排排坐”同样的商业奇迹,在往东20公里的高碑店尤为明显。在租金更低的高碑店地区,甚至可以看到剧本杀遍地开花的盛景。做为剧本杀的新晋“地理代名词”,位于北京东五环的高碑店已经成为“500米,12家店”的剧本杀聚集地。“在A剧本杀店发现能连上隔壁B剧本杀的Wi-Fi。”在在古风古色的仿古建筑里,近百家大大小小的剧本杀店在过去两年里相继涌入。“随便一抬头,至少能看见三家剧本杀招牌,”一名剧本杀店老板表示,“我在高碑店开了一家密室,半年里那新开了近50家剧本杀和密室。”“高碑店的密室更大、布景更加豪华,有的密室逃脱有两层,场景特别逼真,普遍都需要换装。”一位剧本杀爱好者表示,在质量优势和聚集效应下,许多玩家甚至把“高碑店”和“剧本杀”划等号。
当你走进房间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游戏已经拉开序幕。通常主持人(DM)在开场前会询问一些问题来分发角色剧本,这些问题可以是作者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就设置好,主持人负责问出这些问题,根据在场几名玩家的不同回答,来分发角色剧本;剧本杀复盘解析也可以是作者没有预先设置,或者设置的范围太广泛,这个时候就需要主持人来进行一些判断,将不同角色剧本分给他认为合适的人选。剧本杀游戏在创作时已经设定好了每个角色的性别,有些剧本可以反串( 玩家扮演女性角色或反之),有些剧本则不可以,所以大家想开某个本的时候可以提前打电话询问店家剧本是否可以反串。 主持人(DM)分发好剧本之后,大家可以先看看自己的角色剧本封面,很多本在剧本封面中会暗含着线索或小彩蛋,这是作者很重要的一步铺垫,如果错过了会很可惜哦~紧接着主持人(DM)会念一段故事背景,玩家就可以先阅读幕剧本,每一幕会告诉玩家这个阶段你的任务,如果任务有主次关系时剧本中会写明,这点一定要看清楚,知道目前自己主要的任务是什么,为了这个任务可以适当舍弃其他的。
“由于现在剧本杀作者圈比较乱,也没有专门的监管,有一些写手专门抄袭爆款本子,破坏整个圈子生态。”沉念表示,“换个人物名字,换个地点,直接照抄耗费精力的主线剧情、手法、动机,抄出一个新本子换个发行商就卖了,这种剧本不仅伤害作者圈,也伤害店家和玩家,且维权成本较高。”膨胀的产业链作为疫情期间逆势崛起的新产业,剧本杀不仅迎来了自身市场扩张,也带动了一部分其他行业的细分品类发展。围绕剧本杀游戏,已经衍生出创作、包装、宣传发行、开店指导、专业装修、人员培训、剧本杀复盘解析剧透测评真相答案凶手角色服装道具等一系列专门业务。“近半年,新开的一大批剧本杀店救活了不少小装修公司。”西安一家专门做剧本杀装修的公司负责人高云告诉《中国资讯周刊》,“剧本杀店铺的装修通常按类型和主题进行。按类型分为实景剧本杀和桌面剧本杀,一个实景类主题房间面积100~300平方米,一个桌面类主题房间面积15~30平方米,不同主题所需的装修材料、装修价格都不同,每平米装修造价800~1500元不等。一个中等规模的剧本杀新店,初期装修投入就需要20万~40万元,远高于传统桌游吧。”不只是装修,要想打造一个具备沉浸感体验的剧本杀店,还需要根据主题准备相应的服装、道具,帮助玩家更快“入戏”。“前几年给影楼做服饰供应的店家,很多都开始转型剧本杀服装供应了。”江苏一家专门做剧本杀服装供应的商家告诉《中国资讯周刊》,“剧本杀中的服装主要是古装汉服、民国时期的旗袍中山装、日式服装几类,和从前影楼的服饰有很大重合,且剧本杀店对服装的要求较低,便于生产。疫情期间,许多影楼削减了服装需求,一些风格类服装供应商的订单也是由剧本杀店支撑起来的。”
所谓“虚实相生”,是指剧本杀的玩家同时具有两个身份——剧本角色与现实玩家,游走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玩家不会因为一个剧本就真的忽略现实,哪怕换装、精心搭建场景也不可能让他们真正地“忘我”。在对话中,玩家也随时能在两个身份间自由切换,但这种“出戏”并不影响剧本杀的整体体验,甚至成为它的一大特征,区别于文学、电影的闭环叙事,终需要我们“淡忘”自我意识代入角色,剧本杀复盘解析剧透测评真相答案凶手角色剧本杀的叙事是敞开的。尽管“沉浸式体验”经常作为“卖点”,但事实上,剧本杀并不苛求玩家完全地代入角色,更多是通过解构虚实之间的界限来模糊主体身份。比如DM会提醒新手将“我看一下剧本”换成“我回忆一下”;再如每个玩家都会被分配角色,关系可能是“情人”“兄弟”“仇敌”,但很少有人会将角色的爱恨,投射到玩家本身身上,而游戏的“高光时刻”——指认凶手,也往往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进行。玩家并没有真正地代入角色,但无论是“回忆”细节,还是推理演绎,他们又确乎在扮演某个身份。实际上,剧本杀的玩家同时也是演员,表演也是剧本杀的一大乐趣,而“表演与其说是一个戏剧概念,不如说是一个人类学概念”。表演的内容可以是剧本角色,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就像巴尔巴所言,“我们在直面体验的‘他人’时,有可能从中挑拣出‘自己’”,表演与现实既分离又联系。尤其是剧本杀中的表演语言和日常语言也几乎相同。从这一角度看,剧本杀的虚实界限更加模糊,这也为玩家在虚实间游走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