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铜片按设计形状、尺寸,永州止水铜片采用专门成型机,将99.9%的工业优质纯铜根据需要长度加工挤压整体成型,确保成型质量。加工时,尽量减少接头数目(同时需要考虑物流运输的便利)。挤压加工成型的紫铜止水长度大,容易发生扭曲变形,为避免发生此现象,应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加工,成品出口处设置托架。对于异型接头,在现场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加工和连接。 铜片止水的连接方式,根据连接对象不同,连接方式也存在差异。在施工现场,主要的连接分为止水铜片与止水铜片的连接,以及止水铜片与橡胶止水带的连接。止水铜片的连接方式采用搭接焊接,焊接时采用紫铜焊条气焊,双面焊接。气焊应预热,预热温度约为400℃~500℃,气焊时,使用硼酸盐、卤化物或二者的混合物作为焊剂,焰心离开工作表面的距离应保持在2mm~4mm焊后沿焊缝两侧100mm范围内进行热锤击。水平止水之间连接时,搭接长度大于20mm,水平紫铜片与垂直紫铜片连接时,搭接长度大于70mm。焊接接头应保证表面光滑、无孔洞和缝隙、并检查是否有漏焊、欠焊等缺陷,保证紫铜止水片不漏水。 止水铜片与橡胶止水的连接一般为垂直连接,连接方法采用氯丁胶粘接,粘接长度大于70mm,粘接前,将橡皮止水的凸起割掉形成平面,用手挫打毛,然后将粘接面涂上氯丁胶进行粘接,粘接必须牢固,防止裂缝。粘接后,将表面用螺栓加铁板进行固定。

一般要求止水铜片的厚度不低于1.2mm,但同时我们也都知道,止水铜片的具体厚度,需要根据具体应用于哪些项目决定。现目前,永州止水铜片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桥梁、水电站、止水大坝、水库等,而永州止水铜片均设置在混凝土施工缝中间,以起到防水、堵水、防渗的效果。虽然一般规定其厚度不能低于1.2mm,但我们是要保证建筑体在应用过程中的压力在其可承受范围内。我们也不难得出,水库等蓄水型建筑对止水铜片的厚度要求较高,因其承受了比较大的水压。比如,在水库的建设中,止水大坝所要承受的压力就非常大。这由其蓄水的性质决定,同时,还会承受水流所带来的冲力,因此更加增强了对建筑体的要求。那么具体的止水铜片厚度,需要计算清楚建筑体所承受的压力,然后根据止水铜片的物理性质计算得出。

我们常见的止水铜片接头包含铜-铜连接,永州止水铜片以及铜-橡胶止水的连接,此处主要介绍铜-铜连接的止水铜片接头处理方法。 目前水工设计中,止水面板系统需要“+”字形和“T”字形接缝,为适应面板双向变形的特点,我们主要建议在工厂时就对紫铜止水“+”字形或“T”字形接头进行整体加工,而其中会使用到的橡胶或塑料止水带,由厂家直接加工成型。橡胶或塑料止水带一般设置于周边缝和垂直受拉缝中间,止水一般要承受周边较大的变形和较高的水压,因此,更应精心施工,以确保其防渗效果。对已老化或有缺陷及强度、防渗性能损伤的止水带,不得使用。 由于种种限制因素,现在很多施工方选择在施工场地对止水铜片接头采用现场加工的方式。铜止水片的拼接方式按其厚度分别可采用折迭咬接、搭接或对缝贴焊。焊接时可采用气焊或电焊,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搭接后必须采用双面焊接;对缝焊接时可采用相同形状的止水片和宽度为40~60mm的贴片,先将两条止水片对缝点焊,然后将贴片中心对准接缝,再将贴片分别焊于两条金属止水片上。 紫铜止水多应用于水工建筑中,即会长时间接触或浸泡在水中,铜的抗腐蚀性使紫铜止水片在水中不易腐蚀,能长时间起到防水的效果,一般可保证20年以上。其次,便是铜止水片的韧性以及抗拉强度,可利于加工成型;具有抗拉强度,将铜止水片安装与建筑体内,在地面发生沉降或震动的时候,可起到防止建筑体直接断裂、垮塌的效果。因此,铜止水不仅可以起到防渗漏的效果,同时可以起到抗拉防震的作用。 紫铜止水的防水除了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同时也与我们的安装方式有关。紫铜止水片的安装与固定,需要将其与混凝土紧密咬合,辅以专业的施工缝加以固定 ,这样就使各段施工的交接处用铜止水片紧密的联合起来,施工过程中要求无裂缝等,因此可以起到挡水、堵水的效果。

施工缝是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永州止水铜片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止水铜片沉降缝是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由此可见,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是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而沉降缝是为了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是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是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点击查看金鸿耀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