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智,才能让村民富起来。曾经的康林村偏僻寂静。刚到村子时,我就在思考如何做好政策宣传,做好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我们建设乡村文化长廊,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还提升了乡村文化品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我们扛着大喇叭,带着村里的员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不知不觉中,村民围坐一起打牌的现象没有了,大家在家里学起了文化知识。
扶贫不是简单给钱给物,帮扶工作也不仅仅是办一两件好事,实事这么简单,关键在于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水平的提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高山蔬菜基地负责人陈传行,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我们的鼓励与支持下,陈传行获得村里帮助流转土地50亩,3万元,扶贫帮扶资金补助2万元。经过种植知识培训和辛勤耕耘,2018年试种50亩高山蔬菜,年收益12万元,不仅自己成功脱贫,还招收务工群众10多人。这些年的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成为康林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程堂村委会顺利与某药材种植公司签订大棚租赁协议。不同的中药材习性不同,这3座大棚均设置南北两个门,便于及时调节棚内空气湿度,温度,久久中药材利用该3座大棚进行中药材培育,药材烘干,初步加工和储存等。项目效益情况,3座大棚每年可获得净收益2.25万元,用于帮扶程堂村贫困户和改善程堂村内人居环境,发展村内公益事业。2018年获得收益2.25万元,带动贫困户9户22人,根据家庭困难程度,每户分配金额不等。大棚建成后人均增收1022元。预计2019年可稳定获得2.25万元收益,在保障贫困户脱贫的情况下还可留一部分用于村集体发展村内公益事业。
该大棚不仅实现贫困村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对于办事处种植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也将起到积极地带动作用。通

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工伤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位,把减少事故伤害和职业病危害作为工伤预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源头上防止工伤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健康部门,工会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联动,加强联合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认真落实工伤预防主体责任。要建立完善息交换,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人员息,事故息,职业病息和涉及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工伤息等相关数据共享,及时对各类安全隐患,工伤事故苗头性问题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现象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重点治理,提出限期整改建议。对未按规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工伤预防联防联控机制。各地门要与应急管理部门未及时整改的用人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相关部


群众的生产生活就带动不起来。初到康林村,我就意识到只有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才能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凭着一股韧劲,我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多方考察,招商引资。当得知本地企业家陈兴荣有意向带着企业从厦门迁回家乡尤溪,我与村两委干部立即邀请他到尤溪考察,深入调研。陈兴荣经过慎重考虑后表示愿意来家乡。2018年,总300万元的洋康实业公司成立,年产值达2000万元,可安排20多名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5万多元。产业扶贫是重点。村里没有龙头企业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让农民富起来,我与村两委干部开始研究制定“一村一品”丝瓜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成立福建省尤溪康之然农业发展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申请“一品”,便于电商销售和进入大型超市。合作社以“统筹规划,大户带动,自愿参与,自主经营”为原则,组织村民入股,受到了好评。首期规划种植丝瓜1200亩,预计总产量960万斤,总产值1440万元。计划安置群众就业300人,全村可收入1236万元。该项目建成后。有龙头企业也要有特色项目。为了更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及村民生产观念与经营观念的进步,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点击查看泽沃特钢有限公司的【产品相册库】以及我们的【产品视频库】